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

台灣兩棲爬行類圖鑑

作者 向高世、李鵬翔、楊懿如
出版日期 2009.12(初版)
出版者 貓頭鷹出版
發行 英屬蓋曼群島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

台灣兩棲爬行類數目

台灣兩棲爬行動物 24科、148種。
兩棲類 37種。
爬行類 111種。
龜類 11種。
蜥蜴類 39種。
蛇類 61種。

最早陸棲的脊椎動物

兩棲動物最早離開水域展開陸棲生活的脊椎動物。
最早的兩棲動物是在距今約3億6千萬年前的泥盆紀(Devonian)末期出現。

兩棲爬行動物的共同特徵

兩棲爬行動物最重要的兩個共通點:
四足類(Tetrapoda)。
變溫動物(Poikilotherm)。

兩棲爬行動物的親緣演化樹型圖

無尾兩棲類(蛙類)
有尾兩棲類
無足兩棲類
脯乳類
龜鱉類
鱷類(鱷魚)
鳥類
蛇類及蜥蜴類

兩棲動物為適應陸棲生活的改變

呼吸系統 成體以肺進行氣體交換。
行動系統 因介質密度不同,產生浮力差異,必須演化出四肢,才有能力在陸地上活動。
循環系統 心臟轉變為二心房一心室,增加血液運輸效率。

爬行動物卵的構造

革質卵。外層由革質、富彈性的蛋白質纖維包覆。內為胚膜,包括:羊膜、卵黃囊、尿囊及絨毛膜。

世界兩棲爬行類數目

兩棲類 6433種(2009/02/12為止)
爬行類 8734種(2008/02為止)

兩棲動物的分類

有無腳
無足目
有無尾
無尾目
有尾目

兩棲動物的特徵

共同特徵:
溼潤裸露的皮膚。
水陸兩棲的生活。
青蛙的特徵:
光滑、溼潤的表皮。
纖細、善於跳要得四肢。
蟾蜍(癩蛤蟆)的特徵:
粗糙、具許多小疙瘩的表皮。
粗短、行動緩慢的四肢。
眼後一對會分泌毒液的耳後腺。

爬行動物為適應陸棲生活的改變

除了兩棲動物的適應外,另加有以下改變:
皮膚 角質化衍生物,如鱗片及盾片等,以防止水分散失。
呼吸系統 較發達的肺。
生殖系統 雄性具交接構造,可進行體內受精。
繁殖方式 分卵生及胎生。讓胚胎在獨立空間發育,脫離水域。